今天是:2025年9月16日 星期二
寻古探幽杨桃岭
作者: 文章来源:绩溪县作家协会 点击数: 15 更新时间:2025/9/1 10:18:52

寻古探幽杨桃岭

文 / 程加越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旺川,是绩溪县数一数二的千年古村,它枕会山而襟昆水,景色秀美,人杰地灵。

      我省美学大师郭因老曾有诗赞曰:“昆水流日夜,会山万古青。地灵故人杰,世代出精英。” 从旺川村往西,逆昆溪蜿蜒前行,穿槐荫亭,过德岱桥,攀越恩岭,经凤栖湾、昆溪上、黄会山诸村,就来到了杨桃岭。杨桃岭位于大会山主峰以西,海拔千余米,全长15里,因岭上遍长杨桃而得名。据旺川《曹氏宗谱》记载,“杨桃岭为旌西往来要道,荆棘丛生,行者艰焉。(曹世科)独力修砌石板路十余里,遂成康庄”。杨桃岭自从修建石板古道以后,即成为绩、旌两县百姓往来的交通要道,也是会川山民过岭种田的必经之路。历史上曾是人来人往,络绎不绝。上个世纪40年代,胡适个人出资对古道进行了恢复性整修,杨桃岭因名人的倾心关注而更加遐迩闻名。完全可以想见,在此前的四百多年中,杨桃岭曾是怎样的一种兴旺景象。当然,时至交通非常发达的今日,除了会川村民仍需过岭种田以及为数不多的驴友到此游玩以外,一般是不会有人再走杨桃岭了。杨桃岭这一山岭古道,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忙,显得冷落和苍凉。

      过了清明节,我们几位年过花甲的老同学,决定上杨桃岭寻古探幽。一起爬岭的有继兵、天栋、恒全和我。继兵兄弟富兵作为向导与我们同行。此次登岭是从黄会山出发,上岭的山道在村子的后面。据富兵讲,从村子至岭顶,约有七八里路,比较难走。自下而上的山路,逆着昆溪的一条支流缓缓延伸,一路上尚能看到用野石垒筑的路面和石磡,断断续续,时有时无。山路时而傍着小溪前行,时而与小溪互相交织。溪水在石缝中汩汩流淌,分外清澈。我们很快便登上一处高坡。回身俯望,重重叠叠的梯田里鲜黄的油菜花与翠绿的麦苗犬牙交错,有意无意地在拼接着某种图腾。夹在其中的田块已灌满春水,那水面在暖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,宛如明镜。农民吆喝着牛儿已经开始耕田,小牛犊跟前跟后一个劲儿撒欢……我们尽情地饱览着山村别样的田园风光,就觉得心胸一下子开阔了许多。

       转入山谷,山路傍着山崖曲折迂迴,在两峰夹峙中垂直攀升。只见路旁溪边,粉的桃花、红的杜鹃、白的檵木和玉兰,一丛丛一簇簇,争奇斗艳,迎风摇曳,特别养眼。进得山谷深处,仰望两侧的峰峰岭岭,那郁郁葱葱的树木,苍苍翠翠的竹林,各秉异趣的奇崖怪石,在蒸腾变幻的云雾中,若隐若现,若有若无,显示着一种静谧、深邃和飘缈。攀爬在这样的山路上,每向上一步都要汗珠滚落,气喘吁吁。好在很快就登上了岭顶,阵阵山风扑面而来,顷刻之间吹走了满身汗水和疲劳,便觉得精神更加抖擞起来。

       从岭顶往北走,是一条较为平缓的横培路,这一段石板路基本保存完好,只是长满了小野竹将路面遮得严严实实。约摸走过半里多路,转过一道山弯,远远地就望見一座古石亭雄踞于两道山脊之间的鞍型坳口之上。大家急急地赶到古亭面前,不由分说就举起手机拍起照片来,好像亭子马上就要消失似的。稍作喘息,我们才静下心细细打量起亭子来。亭子正好坐落在绩旌两县县界的山口处,不偏不倚地骑跨于古道之上。古亭全部用花岗岩凿成的大小不同、形状各异的石块垒筑而成,顶部为拱型圆顶。连接花岗石的粘合材料好像是先人惯用的糯米饭拌合桐油石灰,这种材料粘接强度远远超过现在的水泥砂浆。亭子长约六米,宽约三米,拱顶高约四米。内置条石为凳,供行人休憩之用。两头亭门的面额均镌刻着“拱天济美”四个楷书大字。从面额下方所勒文字记载来看,该古亭是旺川曹世科于明万历年间捐资建造,距今已有四百多年。至于世科公为何要给亭子命名为“拱天济美”,就不得而知了,大概是取“拱求苍天、普济善事”之义罢。当地百姓为了铭记曹公的恩德,便给亭子起了一个土名,叫“世科洞”,名字起得十分贴切,充分表达了群众对世科公的一片心意。

      曹世科妻子是旌德西乡江村人,他们夫妻经常来往于旺川与江村两地之间,深知众行旅饱受山路崎岖之苦,于是就有了在杨桃岭上独力修筑十余里石板古道和“拱天济美”石亭的佳话;由于经年累月古道有较大损毁,于是就有了胡适回乡捐资修路,并一再叮嘱“如款项不敷,望告我们,当早日设法加捐”的美谈。由此联想到我们老家无数的古桥、古亭、古道、古坝及古渠等惠民工程,大部分都由民间贤达捐资完成。单说旺川短短的八里昆溪河上,就架设了十五座古桥,这些古桥也大都由个人捐建。他们恩泽一方、惠及后代的义举,实在令人感佩!他们的名字应该牢牢铭记在人们的心中!

      离开古亭沿石墈而下,山路两侧有“仙女照镜”“和尚背尼姑”等景点。大约走了小半里路,突见一方表面平坦、方方正正的巨石,巨石如一张八仙桌大小,站在巨石之上向北俯看,整个旌德西乡尽收眼底!山峦连绵起伏,村庄星罗棋布,田畴一望无际,河渠纵横交错……好一幅壮阔秀美的田园水墨画!

       从北坡返回,我们又在亭中作了短暂休息,大家吃了一点自带干粮聊作午餐。富兵当了一天向导,不但不累反而显得很轻松。他趁着大家休息空隙,给我们讲起了民间故事。传说乾隆年间的一天夜里,“世科洞”里发生了一起杀人案。绩溪县令先得到这一消息,就带仵作及一干衙役率先赶到案发现场,并将受害者尸体移到旌德县地界一侧,等到旌德县令赶到为时已晚,只得乖乖地接下这起非常棘手的命案。民间都说绩溪县令很聪明,他巧妙地利用两县交界之特点,轻松地摆脱了一宗凶案的管辖责任。听了富兵绘声绘色的讲述,不禁勾起了我的绵绵思绪。绩溪县令善于推卸本属于自己的责任,显得很“聪明”。而曹世科、胡适等先辈却把本不属于自已的责任揽在肩上,似乎显得愚蠢,甚至有些傻气。然而这一推一揽,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凸显出曹、胡二公等先辈的思想境界是多么高尚!作为社会的人,是应该有点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,人一旦丧失责任感,遇事不敢担当,只会遭到社会的唾弃。 

      出发前就与富兵约定,晚饭在他家吃“一品锅”。富兵老伴铺的“一品锅”深得真谛,味道正宗、鲜美。我们抱着非常期待的心情,速速向黄会山走去……

 
版权所有:绩溪文联网 网站备案许可证:皖ICP备13000040号
联系电话及传真:0563-8153973   0563-8153973
联系地址:龙川大道28号行政办公中心C404室 邮编: 245300 投稿邮箱:jixiwenlian@126.com 代理域名注册服务机构:北京新网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