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
『徽文化』[情系徽州]绩溪:山水之间的宗族传奇
作者: 文章来源: 点击数: 2210 更新时间:2012/11/26 19:05:20

引言: 莺飞草长的皖南,空气中浸润着万物生长的甘甜,低山丘陵间稠密的山岭连绵起伏,一些古老的村落镶嵌之间,错落的粉墙黛瓦,街贯巷连,起伏顿挫,仿佛流动的音乐。它们美得象一张张水墨洇染的山水画,让你感觉到纯粹意义的地理给人带来的惊喜与震撼。而我此行的目标即是画中的三个古老而美丽的村庄,龙川、上庄和湖里,它们因胡氏宗族的人才辈出而倍受世人的瞩目。
  
  
  
  绩溪:山水之间的宗族传奇(一)
  
  
  
   文/张哲
  
   安徽绩溪,古名华阳镇,唐大历元年(766年)置县。在整个徽州领域,“邑小士多,绩溪为最。”历史上绩溪一直是徽州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。
  
  在徽州,“新安各姓,聚族而居”是一种普遍的现象。自唐宋以来,徽州世系清晰的家族星罗棋布,无论在传统上还是在心理上,“籍贯”对于长年远离故土的人们来说是一个极具份量的概念。与一方土地相联的故乡观念是中华民族一种亘古不变的情结,也是古徽州文化源远流长的不竭动力。
  
  徽州六邑,宗祠遍布。在绩溪,胡氏为最大的姓氏,分布在县内70多处村镇。绩溪胡氏共有四大宗脉,即绩溪县城北门的“金紫胡”、瀛洲坑口的“龙川胡”,临溪湖里的“明经胡”,绩溪县城东的“遵义胡”。
  
   对于胡姓儿孙来说,绩溪是他们的一块辉煌的家园。清末光是胡姓祠堂绩溪全县就有30座。
  
  历史的作用不仅限于对传统的改变,更在于对传统的保守和延续。徽州地区宗法制度的保持和传承使胡氏宗族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均取得相当成就,千百年来,绩溪胡氏究竟埋藏着多少春秋史话?我们走过胡氏祖先曾经居住生活过的徽州村落,可以真实得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凝固。
  
  
  
   [引言]:
  
  1600多年的时光,历史的身影仿佛只是轻轻一摇,龙川这块风水宝地,聚百年之地气,采日月之精华,经过若干年便有人物涌现。不知是冥冥之中上苍自有安排,还是龙川人在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熏陶中具备了非凡的能力?直至今日走进龙川,依然会感受到它那丰厚的底蕴和千年留传的难解之谜!
  
   第一站 龙川:揭不开的谜底
  
   通往龙川的青石板路曾经是徽州人走向繁华的要道(徽杭古道),而今依然完好。浅而清澈的河流上有座木板桥,名为“官桥”。相传在明代成化年间,户部尚书胡富引归故里,谗臣污他贪赃,于是皇上差人暗访,行至村口,无桥可渡,被迫涉水下河,正好看见胡富布衣草履随家人劳作于田间。抵其家只见空有瓦屋数间,一贫如洗。皇上得知,为之感动,下旨命令当地官员在龙川村口建桥。
  
  河对面的山坡上是一座新建的“灵山庵”,庵前古树参天,环境极其清幽。
  
  站在山上远眺龙川,整个村庄形似待发之舟,惟妙惟肖。关于龙川村是船形村的典故,村人说法几乎是一致的:“龙川是一条船,不可无水,无水不能行舟。而若水太盛,则又可能使船“浮”(谐音胡)走,对胡姓是大大的不利。有风水先生乡提出可用“钉”(谐音“丁” )将船铆住,但“丁”不可太多,以免舟不堪重负。于是胡氏先人从绩溪的荆州请来一户“丁”姓,从东村(王干)请来一户张(谐音“涨” )姓在村中安居落户,分以山田,与胡姓世代和睦相处。奇怪的是,千百年来,“丁”、“张”二姓几乎世代单传,丁家迄今已是24代单传。”
  
   风水使徽州人生活居住在一个神秘性和象征性的世界中,这里的人们和他的祖先以
  
  及周围的环境依靠风水这一中介符号获得精神沟通,传统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不知不
  
  觉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,并支配着人们的行动模式。
  
  风水不仅作用于徽州村落之起源,在村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维护和改造上也影响甚大。在龙川,自然环境中的山、石、草、木皆被认为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,不可轻动。从而在某种意义上达到环保的境界。
  
   村子里有一条穿村而过龙川河,清澈见底,平添龙川几分灵气。但即使是这么一条小河也有说法:龙川河原本并不中分小村,而是沿山直流。传说龙川古时经常莫名失火,村民不得安居,胡氏二十一世祖念五公,德高望重,喜欢助人布施。有一位江西来龙川的赖姓风水先生,人称赖布衣,因受念五公恩待,告诫念五公说龙川地火太旺,是火焰山,不适家居。欲避地火之灾,须引西水东流方可解湮灭之灾。念公相信 了他的 话就号召村民挖沟疏浚,将沿山直流的龙川河改道,河水穿村而过,名为“官带河”,河水流经胡氏宗祠前入登源河,直冲火焰山,克制了火焰之灾。说也奇怪, 龙川村自此后平安无恙,人丁兴旺。
  
   民居簇拥,牌坊映照,“龙川胡氏宗祠”坐落在村子里最开阔的地方,是迄今绩溪县内保存最完整的宗祠,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2米宽的重檐歇山式高大门楼高大、庄严、气派,祠堂是村落中家族的眼睛,它不仅俯瞰着族人的日常生活,也同时关注着宗族将来的繁衍和发展。被誉为“江南第一祠”的“胡氏宗祠”始建于宋代。后明嘉靖年间胡宗宪(梅林公)敕封总督江南七省军务,在徐渭、文征明、俞大猷、戚继光等帮助下,终于荡平倭寇,显赫战功使胡宗宪的仕途登峰造极:官封太子少保、兵部尚书,并加太保。衣锦还乡便大兴土木,于嘉靖26年(1547年)重建这座三进七开间、建筑面积达1564平方米的祠堂。
  
  说起“江南第一祠”,这里还有胡宗宪“私造金銮殿”的一段传说。嘉靖年间,胡宗宪衣锦还乡,心中得意,自然在母亲面前夸不尽京城的豪华,尤其是金銮殿的富丽堂皇。谁知母亲听完,非常想去金銮殿里看一看。胡宗宪是个孝子,为了满足年近八旬的母亲的愿望,他前思后想,最后决定在家乡仿造一座。一来孝敬母亲,二来可以显耀乡里。不久,登源河畔人称风水宝地的圆丘上,造起了一座金碧辉煌的“小金銮殿”。正厅系楠木建成,螺丝结顶,蟠龙翔凤。厅前有午门,厅后乾清门,中间千步廊,每处大门都有纵九横九八十一只大铜钉,厅堂台榭共有十八进。落成之日,宗宪告假回乡,恭恭敬敬将老母接进新居。乡人一直称这座“宫殿”为“大庙”,清同治年间一场特大洪水冲毁其十七进,剩下的后进于文革时期拆除。在老辈人的记忆里,依然存有对“大庙”的记忆……
  
  宗祠墙上所悬挂的两副画像是户部尚书胡富和兵部尚书胡宗宪,叔侄两人相隔一个甲子年考中进士,难道真的是祖脉上的风水吗?
  
  在祠内我们发现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:环顾宽旷的殿宇,竟然找不到一丝蛛迹,连麻雀之类小鸟也不在祠内筑巢。诺大祠堂,可以常年不用清扫屋尘而几乎一尘不染。村人对此有各式各样的说法,有说祠堂所用木材如银杏、香椿、柏树之类有芳香气味,具有防腐功能,蛛虫等不喜在堂内居息,但在胡氏宗祠不远处的祠堂甚至在与胡氏宗祠仅一墙之隔的民居,所用木料大致相同,却“蛛丝满梁”, 情况完全两样;又有说祠堂中央地磁引力特别强,或说祠堂所处位置乃地球经纬线之交结处,有特别的地磁作用,蜘蛛、小鸟等无法在此着落,这一说法有无科学依据,我们无从考证。
  
   带着对胡氏望族的历史追忆,我们走进一片高矮起伏的民居。龙川的民间建筑依然保持明清时期的风格,白墙青瓦、侧面三层。

 
版权所有:绩溪文联网 网站备案许可证:皖ICP备13000040号
联系电话及传真:0563-8153973   0563-8153973
联系地址:龙川大道28号行政办公中心C404室 邮编: 245300 投稿邮箱:jixiwenlian@126.com 代理域名注册服务机构:北京新网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