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马石的传说
作者: 洪树林 文章来源:洪树林 点击数: 3992 更新时间:2013/6/3 15:24:26

上马石的传说 

洪树林

上马石、龙塘、藏龙洞、胡家树林下赠匾等等,都是因朱元璋踪迹所至而命名或流传的故事。《绩溪县地名录》关于上马石自然村的来历说:“距县城东南2.5公里。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在此倚石上马,故名。其石今已不存,其说亦无可考。”《辞海》介绍朱元璋:“元至正十二年(1352),朱元璋参加郭子仪的红巾军,韩林儿称帝时任左都副元帅,龙凤二年(1356)攻下集庆(路治,今南京市)称吴国公,废除了一些元代苛政,命诸军屯田。后接受朱升‘广积粮,缓称王’的建议,壮大了自己的军力。旋即击败陈友谅,至龙凤十年(1354),消灭其残余势力,改称吴王。”(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8 月版,第1387页。)自此后,朱元璋再没来过绩溪。此前,皖南为寿辉红巾军所占据,陈友谅(1323——1360)杀害寿辉煌后,继续占据这一带。显然,朱元璋在此倚石上马,当是在称吴国公后至称吴王前这九年中后期的事。一名久经沙场的战将一般无需借物上马,偶尔倚石上马,也是极平常的事,哪记得清楚?那末,为何偏偏这个荒野小村却因此而为名呢?这里自有一段隐情逸事。

朱元璋攻占浙江昌化后,亲自带着先头部队取道岛石坞、荆州、竹岭、胡家奔袭绩溪县后,又马不停蹄地去攻打徽州府城,。他以为陈友谅已是强驽之末,不堪一折,因此,没有等主力部带到达,就攻城。结果,不但没有攻下,反被陈友谅的守军击溃。朱元璋的部队溃不成军,如落花流水般,各自逃命。朱元璋单骑独马落荒而逃。后面,敌兵紧追不放。朱元璋既不敢走大路,更不敢进绩溪县城,他怕绩溪县城的降军见他失利又反水了。便沿扬之水东灵山脚的小路,拐进了登源驿道。到了登岭脚,他望见从郁郁葱葱的林木中隐隐若现的登岭亭,猛地一惊:这岭上会不会有伏兵?这样上去岂不是自投罗网?便随手一带马缰,上了一条铺满了枯枝败叶的小路。又正是“八月蒙务洒,九月有米无柴煨”的秋雨绵绵季节,雨水冲冼去他走过的痕迹。登上岭头,他见到远远的登源河边的官道上,正有一支敌兵向北追赶他的溃兵。真险!如果从登岭过,即使岭上没有埋伏,我朱元璋岂不仍然还是成了瓮中之鳖?他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。

前有堵击,后有追兵。往哪里去?虽然四周古木参天,林深叶茂,但是,万一敌兵从两头包抄过来,也无处藏身。总不能在这岭头上坐以待毙!得寻一个深遂的山弯或山洞躲避一时。放眼向四周扫瞄了一圈,见岭下不远一个山弯,虽然不很大,但草木很茂盛,凭经验,能藏得住他和马。便信马由缰,悄悄走下岭来。

刚走到山弯口,刚一踏上架在水沟上的那块长满了青苔的大青石板上,马的前蹄一滑,向前跪倒,把朱元璋掀翻在地,摔了个四脚朝天。朱元璋被跌得头昏眼花,金星直冒,挣扎了半天才爬将起来。他火冒三丈,捡起马鞭,便要抽打坐骑。可是,当他高高举起马鞭时,只见他的马还没爬起来,一只前蹄仍然垂挂在青石板外,呼呼真喘气地在挣扎着。朱元璋也不由得滚下了两行泪来。这一路疲于逃命,粒米未进,滴水未饮,自己都已经是饥肠辘辘,又累又乏,何况驮了他奔驰了大半天的战马!他丢下马鞭,搬了三块块石,垫在那只垂挂在石板外的马蹄,又使劲托往马的前胸,终于帮马重新站立起来。

朱元璋将马牵进山弯深处,复转身出来,从别处找来青苔,将青石板上被马蹄踩坏的地方补上,秋雨一淋,也就看不出人马走过的痕迹。

朱元璋看看,看不出破绽后,才重新进入山弯。他一边走一边将被踩倒的野草扶起,,好在是碎石路,人走过,经雨一淋,也就看不出脚迹了。

当他走到放马的地方,只见马的旁边立着一位年轻少妇,全身穿着兰灰布衣、布帽,裤脚打进白粗布袜里,脚穿苎麻全纽草鞋,完全是一个尼姑的妆扮。可是,那尼姑帽子下沿仍然露出了些许黑发。这分明又象是假扮成尼姑的。在这战乱年间,少妇少女假扮尼姑以避兵匪搔扰也是常见的事。他仍然疑惑地想:这深山野林里,哪来的年轻女子?还没容他发问,只听少妇莺喉婉啭,启动樱唇道:“将军快随我来!陈友谅的贼兵马上要追寻来了!”

这里又有三个小山弯,少妇说左边的山弯通登岭亭,从右边山弯翻过去是登岭东路出口的牛屋山,等贼兵走后,你可以翻过这中间山弯,下山一两百步左右,有一条砍柴人走的横培路,通到往北的一条的大山沟里的石照寺,从那里可从狗岭、过岭里、巧坑、湖村、际下、卓溪、里外三半坑、里外西坑、胡家,翻竹岭到荆州,便到你们军队营地了。朱元璋很奇怪:陈友谅占据地方的妇女见到兵都唯恐避之不及,可这位少妇见了不认识的他,不但没有远远避开,反给他指明出路。莫非是观音菩萨化身来救他!?想问明缘故,将来好还愿,若不是菩萨,也可以回报这救命之恩。可是又不敢问,生怕天机不可随便问,一时失口,恼了菩萨反而不妙。因此,他只是一语不答地跟着少妇进了中间的山弯。登上三个小高坡,便见到一座尼姑庵。朱元璋心里一下释然了,庵堂里供奉的都是观音菩萨。果然是菩萨显灵了。大业成功后,一定要给观音菩萨重塑玉体。

“三位师姐!贵人接到了,快快出来迎见!”随着少妇一声轻唤,从庵堂里鱼贯走出三位同样装束的年轻少妇。

“四位仙姑,多谢搭救之恩!在下这厢有礼了!”朱元璋说着深深作了个长揖。

那位年龄稍长的少妇尼姑一边还礼一边说:“将军免礼!快快进去!贼兵就要到了。”说着就先进了庵堂。朱元璋牵着马和其它三位少妇紧紧跟着进去,最位一位随即拴上了大门。

庵堂正中的神龛里供奉着的,正是一尊瓷质趺坐观音,足足有六尺高。朱元璋见了立即跪拜下去。年长的少妇劝止说:“等贼兵走了后,将军再拜不迟。”只见她撩开观音菩萨的白绸长袍,用木鱼棰在那肚脐眼上轻一点。整座神龛便向左移去,显出一堵没有批灰的砖墙。她又弯下腰去拿开右下角的一块砖,露出了一个铁旋纽。她将旋纽往左旋了两个圈,那砖墙便徐徐向左打开。荷!里面竟然是一个十丈见方的大山洞,足足可以容纳二三十人。年长的少妇摧促说道:“你们 快进去吧!”

朱元璋也没再犹豫,率先牵着进了山洞。三位少妇也相跟着进来。年长的随即就关上了砖墙门。朱元璋不解地问道:“你们师姐怎么不进来躲藏?她不怕贼兵?”

那位接她的少妇回答说:“我们三个都是带发修行的。大师姐是真尼姑。别看她长得少嫩,其实她已经快五十岁了,”她停了了停又接着说道,“师姐十六岁时,因为不愿嫁给县官的聋哑儿子,逃婚到这里,就削发当了尼姑。恰巧,师父也是为逃婚当了尼姑的。同病相怜,就给她削度了。”

朱元璋又问:“哪你们的师父呢?怎么没见她?”

“去年六月十九园寂了。她也是六月十九生的,正好满一百岁。”

朱元璋听了,感叹地说道:“又正好是观音娘娘的生日。真是活菩萨呀!将来我的大业成功,不仅要烧制一尊更大的菩萨送给你们庵堂,还要给你们师父塑一个金身。”

三人齐声唱喏道:“阿弥陀佛!善哉!善哉!我们三位在这里先谢谢施主了!”

朱元璋忙不迭地说:“别!别!别谢我!该我谢你们才是!再说,我能得你们相救,也是菩萨暗中搭的桥。我应该还这个愿心才是!”他想了想又问道:“万一你们师姐遭到不幸。我们怎么么出去?”

“一般不会,附近几个县的人都认识她,当兵的又多是本地人,因此也不会怎么样她。往常贼兵来了,也都是我们三人躲进来,她在外面应付。没有人照料也是不行的,那些军爷会将庵堂搞得一塌糟。有师姐在,他们多少有些顾忌。”

“你们不也是本地人么,怎么又要躲避呢?”

“正因为我们是本地人,兵爷中难免有认得的,万一传开去,我们不是又重陷困顿?”

“的确是如此。”

山洞里备有干粮和用具,还有一只大木桶,接了满满一桶洞顶滴下的清水,一只用来防潮气的炭火盆,炭火上盖了草木灰,可以让炭火过得慢一些。这时,一位少妇舀了两碗黄豆在一个木盆里,又掺了些水,喂马,另一位在火盆上烘热了一个萝卜丝馅心的塌果,递给朱元璋。朱元璋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,一边听少妇说着她们的经历。

原来她们三人是伯叔母一家人,里正与她们夫家是死对头,把她们的丈夫都强征当了兵,还要把她也送去当军妓。她们闻讯后,连夜逃到这里来。老尼姑收留了她们,让她带发修行,以便战乱平息后,丈夫回来团聚。前两天,她们在登岭附近拾干柴,正遇见他带着一支队伍过岭,队伍很整齐很有精神,经过岭脚的川坑村,既不进老百姓的家,也不顺手牵羊拿百姓晒在路边的衣服和粮食,打头的两面大旗,分别写着吴和朱两个大字,下午就听说打下了县城,接着又去打徽州府了。她们想这样的军队肯定是仁义之师,肯定会打败贼兵。他们的丈夫也会得救回家了。为此,她们天天到山头上去观望。今天,她们正在山那边采摘木耳,见他单骑匹马奔进山中那条小路,没一会,就又见一伙贼兵乱烘烘地向登岭追赶去。知道他一定是失利了。回庵跟师姐一说,师姐就让她到弯外去接他进来躲避一时。

说话间,朱元璋已一口气吃了五个塌果。这种塌果是绩溪人面食的特色,当年朱元璋家乡发大水,逃荒到过这里,一些好心人也给他吃过。还有一种香椿果,更好吃。只是香椿树必须掺有猪肉才有味。尼姑庵自然是不可能有肉的。不过今天这干萝卜丝馅心果让朱元璋吃确外喷香。他还想再吃,可是那竹篮里只剩余三个了,他不好意思只顾自己饱腹,不管别人饿肚。他从大木桶里舀了一葫芦瓢水喝了。

水足饭饱的朱元璋忽然又想起什么,问道:“万一你们师姐遭到不测,我们怎么知道贼兵走了还是没走?我们又怎么出去?”

少妇指着一处石头垒起的洞壁答道:“这山洞还是黄巢反时,有人为避乱挖的。宋朝皇帝搬到临安后,人们为躲元兵,才在洞口盖了庵堂,设了机关。并打通了到山顶的通道,免得被堵死在洞里。搬开那些石头,就是暗道,出口是一个石英石堆。不注意看不出来。超过一天时辰,师姐还不打开洞门,那就是说师姐遇难了,或者贼兵还没走。我们就从暗道逃出去。”

“当地人不都知道这个秘密?那些贼兵不也多是本地人。”

“年间久了,人都想不到了有这个山洞。我们也是来了以后,才听师父说的。这庵堂的香火又旺,世人更不会想到观音菩萨背后的这个秘密。”

正说着,她们的师姐开了洞门。说贼兵来过,没见有人马走过的踪影和足迹,也就没为难她就走了。这时天已经黄昏,雨也停了。朱元璋就告辞了她们,按照年轻少妇在先说的路,赶回大本营去调兵。

朱元璋称帝后,果然不食言,重修了尼姑庵,题了“四美庵”的御赐金匾,在景德镇烧制了瓷观音像,给老尼塑了和人一样大的金身。那块使他马失前蹄却救了他命的大青石被抬进“四美庵”,架在院子里,同受人间香火。只是,若让人知道这是让他摔下马的石头,终究是既不好听也不吉利,他才上马当了皇帝,怎能供奉一块下马石了呢?于是刻上了“上马石”三个大字。

 
版权所有:绩溪文联网 网站备案许可证:皖ICP备13000040号
联系电话及传真:0563-8153973   0563-8153973
联系地址:龙川大道28号行政办公中心C404室 邮编: 245300 投稿邮箱:jixiwenlian@126.com 代理域名注册服务机构:北京新网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